要保证全自动蒸汽清洗机的清洁效果,可从设备自身、操作过程、维护保养三方面着手,以下是详细介绍:
设备自身方面
确保蒸汽质量
使用优质水源:全自动蒸汽清洗机应使用纯化水或去离子水,避免使用含有杂质、矿物质和微生物的普通自来水。因为普通自来水中的矿物质会在加热过程中形成水垢,附着在蒸汽发生器和管道内壁,影响蒸汽的产生和输送,降低蒸汽的纯度和温度,从而影响清洁效果。例如,若长期使用硬水,蒸汽发生器内部会积累大量水垢,导致蒸汽产生效率下降,蒸汽温度无法达到设定值,无法有效去除生物器材上的污染物。
定期检查蒸汽发生器:蒸汽发生器是产生蒸汽的核心部件,要定期检查其工作状态。查看加热元件是否正常,有无损坏或老化现象。如果加热元件出现问题,会导致蒸汽产生不足或温度不稳定。比如,加热管表面结垢严重,会降低热传导效率,使蒸汽温度达不到要求,影响对生物器材的清洁和消毒效果。
保证蒸汽压力和温度稳定
压力调节装置正常:全自动蒸汽清洗机通常配备有压力调节装置,用于控制蒸汽的压力。要确保该装置工作正常,能够根据不同的清洗需求准确调节蒸汽压力。例如,在清洗一些微小的生物器材,如移液器枪头时,需要较低的蒸汽压力,以免损坏器材;而在清洗污染严重的不锈钢器械时,则需要较高的蒸汽压力,以确保能够有效去除污渍。
温度控制系统精准:温度是影响清洁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。设备应具备精准的温度控制系统,能够实时监测并调整蒸汽的温度。在清洗过程中,要确保蒸汽温度达到设定的消毒温度,一般要求在121℃以上,以有效杀灭生物器材表面的细菌、病毒和真菌等微生物。如果温度控制系统出现故障,导致蒸汽温度过低,就无法达到理想的消毒效果。
操作过程方面
正确放置生物器材
合理摆放:将需要清洗的生物器材合理放置在清洗机的清洗架或清洗篮中。注意器材之间要留有一定的间隙,以保证蒸汽能够充分接触到每个器材的表面。例如,清洗细胞培养瓶时,应将瓶子竖直放置,避免相互挤压,否则蒸汽无法均匀地作用于瓶子内壁,导致部分区域清洁不彻底。
避免遮挡:确保生物器材的开口朝向蒸汽喷射的方向,避免器材之间相互遮挡。比如,在清洗多个试管时,要将试管口朝上放置,并且排列整齐,使蒸汽能够直接进入试管内部进行清洁。
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
参数设置准确:根据清洗的生物器材类型和污染程度,通过设备面板上的按钮或触摸屏设置合适的清洗参数,如蒸汽温度、压力、清洗时间等。例如,对于污染较轻的塑料制品,可设置较低的蒸汽温度和较短的清洗时间;而对于污染严重的不锈钢器械,则需要设置较高的蒸汽温度和较长的清洗时间。如果参数设置不当,会影响清洁效果。
清洗程序完整:严格按照设备设定的清洗程序进行操作,不要随意中断或更改程序。全自动蒸汽清洗机通常具有预洗、主洗、漂洗和干燥等多个阶段,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作用。预洗阶段可以去除器材表面的大部分污渍,主洗阶段利用高温高压蒸汽进行深度清洁和消毒,漂洗阶段可以去除残留的清洗剂和污渍,干燥阶段则可以使器材快速干燥,防止微生物滋生。如果跳过某个阶段,可能会导致清洁不彻底或器材潮湿易滋生细菌。
维护保养方面
定期清洁设备内部
清理水箱:定期清理水箱内的杂质和水垢。水箱是储存水的地方,如果长期不清理,水箱内的杂质和水垢会随着水进入蒸汽发生器,影响蒸汽的产生和质量。可以使用专门的清洁剂定期对水箱进行清洗,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。
清洁管道:蒸汽管道是输送蒸汽的通道,要定期检查并清洁管道内的污垢。管道内的污垢会阻碍蒸汽的流通,降低蒸汽的压力和温度。可以使用压缩空气或专用的管道清洁工具对管道进行清洁。
定期校准设备参数
温度和压力校准:随着时间的推移,全自动蒸汽清洗机的温度和压力传感器可能会出现偏差,导致蒸汽温度和压力显示不准确。要定期使用专业的校准设备对温度和压力传感器进行校准,确保设备显示的参数与实际参数一致。例如,每半年或一年对设备进行一次全面的校准,以保证清洁效果的稳定性。
时间校准:清洗时间也是影响清洁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。要确保设备的时间显示准确,避免因时间误差导致清洗时间过长或过短。可以通过与标准时间进行对比,对设备的时间参数进行调整。